【金融創新】機器人理財為什麼使用ETF?


圖片來源: Pixabay

上一篇內容提到,機器人理財(又稱智能理財,Robo-Advisor)主要的功能與作用,這一篇將介紹機器人理財的投資方法。


買東西講究CP值,費用與價值兼併才是好商品,投資也不例外!

全球機器人理財已經如火如荼的蓬勃發展,對於熟悉網路世代的大家,我們在購買一項東西或是旅遊之前一定都會先〝Google〞一下,因此大家對於銀行理專或是業務人員的產品推銷,逐漸學會評斷商品的優劣,也瞭解各項金融商品背後的成本有多麼可怕,這是一個公開透明的世界,投資理財的方式逐漸轉型,大家開始意識到投資費用與成本的重要!


機器人理財投資原則:『被動式投資』

機器人理財背後的投資原則很簡單,採用『被動式投資』的原則,根據你的財務目標與風險評估後,提供給你全球分散的投資組合,然後藉由額外的附加功能,例如:節稅、再平衡等等,提供投資後管理的服務。



『被動式投資』也就是追求市場平均報酬,所以機器人理財一定是採用ETF商品,不主動挑選市場、標的、產業或國家,投資的背後邏輯就是〝我不知道未來哪個股票市場會最好〞,所以要做好完整的資產配置與分散化投資,長期參與市場的向上成長趨勢。

反過來說,如果投資人〝有能力知道〞未來哪個市場的報酬較好,他可以重押,根本不需要資產配置,不需要機器人理財,不需要判斷買賣高低點,但其實沒有人〝有能力知道〞,大家只是〝假裝自己知道〞。


使用ETF的機器人理財才正確?

一個採用『被動式投資』的商品,一定要遵循『被動式投資』的原則: “投資成本”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機器人理財公司一定是採用ETF作為投資工具,主要原因就在投資人負擔的費用。

機器人理財提供投資規劃與管理服務所以有平台使用費,而金融商品ETF或基金則有基金公司要收取的內含管理費,如果兩者的費用加總負擔太重,則投資人的報酬率絕對會馬上呈現問題,ETF每年內含管理費僅0.03%~0.3% (以全球數據呈現),基金每年內含管理費為0.7%~3% (以全球數據呈現),更別說每年有近八成的基金績效是輸給市場大盤指數(ETF)的績效。

因此,你要如何判斷正確的機器人理財?  就是看他們的產品是否採用ETF,正確的工具要搭配正確的方法。


機器人理財業者採用ETF與基金的費用差別(台灣為例)


魔鬼藏在細節裡,同樣名稱,但本質差很大!

下表簡單呈現台灣機器人理財業者的費用比較說明,大家可以一目瞭然的知道,哪些機器人理財才是正確的,不會傷害你的投資報酬,也可以避免使用錯誤的工具。


目前台灣業者的機器人理財服務以一年1%收費,屬於非常合理的價格,因為收費的財務顧問費用就是這個定價,美國發展十年才從1%慢慢降至0.15%~0.5%,歐洲、亞洲地區的機器人理財也是0.6%~1%,相信隨著市場規模越大,調降平台使用費絕對是必然的趨勢。

若想了解更多機器人理財,可以去試試他們的投資規劃,下次將分享詳細功能的不同。

了解更多: 【金融創新】你知道最夯的『機器人理財』是什麼嗎?

『提出正確的問題,往往等於解决了問題的一大半!』--維爾納·海森堡(德國物理學家,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)